- 您当前的位置:公司主页 >回顾国外轴承出口战略变迁历史
回顾国外轴承出口战略变迁历史
作者:bearingpower 发表时间:2010-12-12
大家知道, 轴承 (这里主要指滚动 轴承 )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基础零部件。虽然其兴起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因其关系国计民生,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 轴承 工业,赁借高超的现代科学技术, 轴承 生产品种已超过十余万种,质量优异,性能超群,为世界机械工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各国 轴承 工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十分悬殊。即使条件具备、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划,也因效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不可能所有品种都大量生产而不顾及经济效益,一切都自给自足是十分原始的想法,现代的国家都使泱泱大国也难以做到万事不求人。人类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世界,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物质交流乃是大势所趋的潮流。 轴承 的国际贸易正是乘这种历史潮流应运而生,不断发展的。 轴承 的国际贸易是踏着世界 轴承 工业的发展足迹前进的。它与世界 轴承 工业的发展过程一样,也经历了若干既互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即世界 轴承 工业的初创阶段,时间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当时, 轴承 发明虽然已有一段时间,而 轴承 的工业化生产则从无到有,刚刚起步,相当幼稚;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规模极小,一个大厂也只有十几人到几百人,日产量不过几套到几百套,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②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多是凭经验生产;③材料以碳钢为主,精度不高,价格昂贵;④品种极少,用途十分有限。这是 轴承 国际贸易的龚断时间,当时 轴承 生产技术只掌握在英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技术保密互不交流;尚无 轴承 生产设备,难以推广普及; 轴承 品种太少,用途狭窄,市场不大,价格昂贵,除装配主机外无人问津;产量甚少,还顾不上对外国销售,以至于日本也只是在1910年才第一次见到 轴承 样品。 第二阶段,好世界 轴承 工业的成长阶段,时间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轴承 军事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战后的短暂稳定和二战中的军火急需,促使世界 轴承 工业迅速成长,主要特点:①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产量迅速增加,主要 轴承 生产国家产量已超过3500万套;②生产设备完善,技术手段先进,普通采用了机群式批量生产;③ 轴承 材料发展到以铬钢等合金钢为主,产品精度大为提高;④ 轴承 品种增加,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坦克装甲车、机床、仪器、仪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众多领域。如果说第一阶段是 轴承 国孙贸易的垄断时期亦即孕育阶段,那么这第二阶段才是 轴承 国际贸易的成长阶段,其特点是:由于①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已远远超出本国需要;② 轴承 品种增加,使范围扩大,从而形成国际 轴承 市场,国际 轴承 贸易登台亮相,进入了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对 轴承 的认识和重视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仅从盟军对德国纳粹进行打击时的选点情况,便可见一斑。大规模集群轰炸,一举摧垮敌人士气和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术。在开到德国本土打击目标时,盟军认为,为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必须对德国的潜艇制造厂及基地、飞机制造厂、 轴承 厂、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和车辆等进行重点轰炸。 轴承 厂定为重点轰炸目标德国 轴承 厂集中的施魏恩浮特小城,于是,1943年8月和10月两次遭到大规模轰炸。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王牌空八军。纳粹德国军需部长阿尔贝特舒培承认,8月的轰炸使德国 轴承 产量下降了38%,而10月轰炸的结果则使 轴承 企业65%遭到破坏。 第三阶段,即世界 轴承 工业的发展阶段,时间是本世纪50年代至今,经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迎来了和平时代,国际经济复苏繁荣,使人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纪元。随着航空航天、核以工业、电子计算机、光电磁仪器、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世界 轴承 工业进入一个全面革新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品种,大力提高性能、精度,日益成熟完善的历史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① 轴承 企业规模超级化、集团化、人数超千逾万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成批涌现, 轴承 产量猛增。50年代初期,世界 轴承 总产量不过9亿套,1960年已达到18亿套,1970年达40亿套,1980年超过70亿套,1990年超过100亿套,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产量有所下滑,但1995年已逐渐复苏,1996~0年的五年间将会出现世纪末的繁荣时期。② 轴承 品种应有尽有,用途包罗万象,目前 轴承 品种数以万计,特大型 轴承 大到38米,微型 轴承 小到零点几毫米,即有传统单列、双列、多列球 轴承 、滚子 轴承 、滚针 轴承 、圆锥 轴承 、更有无润滑 轴承 、自润滑 轴承 、角接触 轴承 、传器 轴承 、万向节 轴承 、超薄壁 轴承 、轮毂单元 轴承 、空气 轴承 、直线 轴承 、超导 轴承 、磁浮 轴承 等等。对于 轴承 国际贸易来说,这一时期才是它的发展阶段,鼎盛时期,世界市场规模已由几亿美元一跃而为几十亿美元到上百亿美元。1992年世界 轴承 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1992年世界 轴承 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1997年可望达到280~300亿美元。这一时期的 轴承 国际贸易真正成为全方位,大交叉、多渠道、广覆盖的世界市常以1992年实际情况统计,全世界 轴承 市场中,拉丁美洲占1%,北美洲占24%,非洲及中东地区占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占33%,东欧地区占11%,西欧地区占31%。北美、日本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占有73%的市常发展中国家中,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发展势头迅猛,潜在实力很大。 随着国际风云变幻,世界 轴承 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国饱尝了酸甜苦辣,用尽了十八般武艺,使出了浑身解数,经历了诸多艰难的变迁。 在第一个时期,即 轴承 国际贸易的孕育阶段, 轴承 呱呱坠地伊始,生产者视为珍宝,舍不得转手与人;而且数量有限,也没有多余存贷可供;需求不迫切,价格又高,未免望而却步,因而 轴承 市场仅仅搔动于母腹而己,当时称得上 轴承 贸易先兆的,不过是控制极严、十分保密的技术转让(以技术入股兴办合资公司)。充其量只能说是 轴承 国际贸易的荫动时期,各国都还没有采取什么策略战术。 第二个时期,即 轴承 国际贸易的成长时期,随着世界 轴承 工业的发展, 轴承 的独特作用已为人们广泛认识,特别是随着战争手段的现代化,各个国家都急需 轴承 ,急盼建立 轴承 工业,于是乎,一大批 轴承 厂在各国先后出现。国际 轴承 贸易中,既有现货交易,又能期货交易,还有易货贸易,既有现货交易,又有期货交易,还有易货留易,转口贸易等。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 轴承 已赫然列为战略物资,轴心国与同盟国成员都千方百计要弄到急需品种的 轴承 ,还要避开围堵截,秘密运输,甚至武装押运。不过,各国当时还只是从战争的观点采取了鼓励进口、限制进口的措施,尚未产生什么为保护本国工业而构筑关税壁垒的行为。总体来看,当时的贸易秩序虽然也乱,但竞争尚不激烈, 轴承 的国际贸易金额也很有限。 第三个时期,世界 轴承 工业已经大成气候,作为零部件的小小 轴承 已经拥有独占一隔、颇具规模、不容小视的一方市场,这才真正是国际 轴承 贸易的鼎盛时期。一方面控制着世界市场90%的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如瑞典SKF,德国FAG、INA,美国TORRINGTON、TIMKEN,日本NSK、NTN、KOYO、MMB、NACHI等技术先进、手段齐全、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尤其日本各家公司的 轴承 产品质高价廉,颇具竞争优势,而且生产品种繁多,高精尖稀 轴承 奇货可居,占有市场的主导权,大量向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倾销普通 轴承 产品。另一方面,仅占世界市场百分之几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众多 轴承 企业则技术落后,手段不足,规模较孝能力低下,效率很差,材质低劣,精度性能不佳,高精尖稀 轴承 一方面将扼杀本国 轴承 工业,再者财力也负担不起。于是,一些国家先后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限制长线 轴承 进口,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提高关税。一方面 轴承 市场竞争激化,一方面贸易磨擦不断,使得各国的 轴承 国际贸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十大 轴承 公司便相继开始由单纯出口 轴承 产品、设备、技术向综合出口 轴承 工厂的形式转变了。尤其日本各大企业更是捷足先登。日本的大型机电企业的主要用户在国外,属于典型的外向型企业,日本弹丸之地,市场小得可怜,于是乎,汽车厂、摩托车厂、机床厂、电机厂、电器厂纷纷迁往国外。 轴承 毕竟是零部件,是为主机配套的,主机厂迁到国外了,零件厂理所当然要跟上,这是起因之一;起因之二是上述贸易摩擦的促使,直接出口 轴承 费力不讨好,得不偿失,起因之三,各国都急于发展经济,鼓励吸引国外技术、资金注入国内,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这些国家办厂生产,可以享受诸多好处,而且受到欢迎,摩擦自然免去;起因之四,选定建厂国家大多人力、土地资源充足、廉价,而且市场广大,就地建厂,就地用人,就地取材,就地产销,确是一条捷经。于是乎,竞相仿效,起因之五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汇率升降不定,在国外就地办厂生产销售,则可避免汇率风险。据资料统计,世界十大 轴承 企业都在世界各国兴办了大量的生产基地,有的还将国内的陈旧生产线迁到国外,把国内不适合生产的品种转到国外生产,这表面上造成了该国内部的空虚,实际上该国的经济却得到了好处。虽然仅从出口数字上,一些公司有所下滑,但实际上一些公司如NSK、NTN等已有20~30%的 轴承 在国外生产销售,已无通关纪录,真正的出口额不仅未曾减少,而且颇有增加。这种现象,有人称为隐性出口,它实在是一种 轴承 国际贸易的新干线。 在其兴办的国外工厂里,资方投入的只是技术、管理及一些设备,一般只派3~5个人,掌握技术、管理要职,雇用当地数量不多的工人操作,支付的工资也都有限,而产生的效益却要高出其国内。 世界各大 轴承 公司已先后在我国办了不少合资和独资企业,也是我们该思考自己事情的时候了。单打一的出口 轴承 路子越来越窄,我们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也时有倾销磨擦发生,无法长此安乐下去。借鉴国外经验,将 轴承 连同工厂一起送出国门,到世界广大的市场去竞争一番,也许会柳暗花明。当然,我国一些企业也有此类举动,主管部门也有些类思路,假如我们的生产企业,主管部门也有些类思路,假如我们的生产企业,外贸部门与金融机构结合一起,携手冲出国门,偌大世界自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上一篇:油润滑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
下一篇:从国外轴承出口战略变迁引发的思考
- 市场一部:022-58519722
- 市场二部:022-58519723
- 投诉受理:022-58519721
- 传真总机:022-23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