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公司主页 >轴承行业国家标准:JB/T2850-1993 Cr4Mo4V高温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轴承行业国家标准:JB/T2850-1993 Cr4Mo4V高温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作者:bearingpower 发表时间:2010-12-12
Cr4M04V高温轴承钢 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 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厂由Cr4M04V高温轴承钢制造的滚动轴承套圈、滚动体的退火、淬火、回火后的技术要求及检验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该钢种制造的滚动轴承零件上序间和成品零件的热处理检验。对有特殊要求的轴承零件,应按产品图样的规定执行。2 引用标准 3 轴承零件技术要求3.1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3.1.1 硬度 退火后的硬度为197?241 HB(压痕直径为/1.3?3.9 mm)或94?100 HRB。3.1.2 脱碳层 脱碳层应在最深处测量。具深度不得超过淬火前每边最小加工留量的2/3。3.2 轴承零件淬问火后的技术要求3.2.1 硬度3.2.1.1 套圈和滚动体淬火后硬度一般应不低于63HRC,回火后套圈和滚子的硬度为60~64 HRC,钢球硬度为6l~65 HRC。测量硬度时应除净轴承零件的脱碳层。3.2.1.2 圆锥和圆柱滚子成品的硬度在圆锥面和圆柱面上测定,球回滚子可测端面硬度。3.2.1.3 直径为4.762 5--15.875 0 mill的钢球在球面上测定硬度。直径为5~15 mm的滚子在圆面或圆锥面上测定硬度,其硬度值分别为测值与附录A(补充件)或附录B(补充件)规定的硬度修正值之和。3.2.1.4 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均匀性 a.套圈外径大于100 mm,滚动体直径大于22 mm时,同一零件硬度差不大于2 HRC。 b.套圈外径不大于100 mm,滚动体直径不大于22 mm时,同一零件硬度差不大于l HRC。 c.钢球直径不大于1.587 5 mm不检查同一零件硬度差。3.2.2 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组织应由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组成。3.2.2.1 淬火组织采用晶粒度比较法按第一级别图进行评定。 第一级组织经回火后,硬度符合规定为合格。第二~四级为合格组织。如晶粒度超过四级选其最严重视场,按GB 6394标准中系列图片1,放大100倍进行观察,不允许大于五级晶粒度的晶粒出现,五级晶粒度的晶粒超过该视场面积的15%为不合格。3.2.3 回火稳定性 按零件的正常回火温度重新回火2 h,在原来位置相应点测量硬度,相应点的最大硬度差不得超过1 HRC。3.2.4 裂纹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不允许有裂纹。3.2.5 脱碳层和软点 轴承零件经淬回火后产生的表面脱碳、腐蚀坑和氧化皮等缺陷必须在磨加工过程中除净。 表面软点采用附录D(补充件)冷酸洗方法检查。3.2.6 3.0000~50.8000 mm钢球应进行压碎负荷试验,压碎负荷值参照附录E(补充件)的规定。3.2.7 套圈变形参照JB 1255附录F控制。4 检验方法与规则4.1 显微组织评级应在500倍下进行,允许在450?600倍下评定,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 浸蚀剂:硝酸:盐酸:甘油=1:2:3或盐酸5 mL,苦味酸1 g、酒精100 mL。4.2 硬度测试4.2.1 测定套圈硬度时,外径不小于50 mm,在端面上沿圆周每隔120‘测定1点,共测3点;外径小于50mm,在端面卜沿圆周每隔180‘测定1点,共测2点。4.2.2 测定钢球、滚子的表面硬度时,须采用专用胎具,测定钢球硬度时,胎具的内锥中心线应与压头的中心点重合;测定滚子硬度时,压头中心点应落在胎具V型槽中心线上。钢球和滚子硬度均测定3点。4.3 裂纹检查 轴承零件淬回火裂纹可采用磁力探伤方法检查,具方法按JB 1255附录B规定执行。也可采用本标准附录D冷酸洗方法。有异议时,以热酸洗方法为准。- 市场一部:022-58519722
- 市场二部:022-58519723
- 投诉受理:022-58519721
- 传真总机:022-23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