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LOGO
NSK Global Site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公司主页 >轴承失效分析方法(二)

轴承失效分析方法(二)

作者:bearingpower        发表时间:2010-12-12

对失效 轴承 进行宏观检查(包括尺寸公差测量和表面状态检查分析),是失效分析最重要的环节。总体的外观检查,可了解 轴承 失效的概貌和损坏部位的特征,估计造成失效的起因,察看缺陷的大孝形状、部位、数量和特征,并截取适当部位做进一步的的微观检查和分析。宏观检查的内容包括: (1)外形和尺寸的变化情况(包括测振分析、动态函数分析和滚道圆度分析)。 (2)游隙的变化情况。 (3)是否有腐蚀现象,在什么部位,是什么类型的腐蚀,是否与失效直接有关。 (4)是否有裂纹,裂纹的形态和断口性质如何。 (5)磨损是什么类型的,对失效有多大作用。 (6)观察 轴承 各零件工作表面变色的情况和部位以确定其润滑情况和表面温度效应。 (7)对失效特征区主要观察有无异常磨损、外来颗粒 嵌入 、裂纹、擦伤和其他缺陷。 (8)冷酸洗法或热酸洗法检验 轴承 零件原始表面有无软点、脱碳层和烧伤,特别是表面磨削烧伤。 (9)用 X射线 应力测定仪器测量 轴承 工作前后的应力变化情况。 宏观检查的结果,有时可基本判断失效的形式和原因,但要进一步确定失效的性质,还必须取得更多的证据,做微观分析。 3.微观分析 失效 轴承 的微观分析包括光学金相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探针和电子能谱分析等。主要是根据失效特征区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和对疲劳源、裂纹源的分析为失效分析提供更充分的判据或反证。微观分析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光学金相分析和对表面硬度检测。分析的内容应包括: (1)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 轴承 零件的基本组织和热处理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3)表层组织是否存在脱碳层、托氏体和其他表面加工变质层。 (4)测量渗碳层等表面强化层和多层金属各层组织的深度,腐蚀坑或裂纹的形态与深度,并根据裂纹的形状和两侧组织特征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性质。 (5)根据晶粒大孝组织变形、局部相变、重结晶、相聚集等判断变形程度、温升情况、材料种类及工艺过程等。 (6)测量基本硬度、硬度均匀性及失效特征区的硬度变化。 (7)断口观察与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定性分析和测量观察断口。 (8)电子显微镜、探针和电子能谱在疲劳源和裂纹源分析中能测出断口的成分,发现断口的性质和断裂的原因。 以上介绍的 轴承 失效分析一般方法的三个步骤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分析过程。具体每一步骤中包含的内容应根据 轴承 失效的类型和特点,视具体情况取舍,但分析步骤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分析结果应始终与影响 轴承 失效的诸多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 市场一部:022-58519722
  • 市场二部:022-58519723
  • 投诉受理:022-58519721
  • 传真总机:022-23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