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LOGO
NSK Global Site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公司主页 >挤塑设备温控失调现象分析

挤塑设备温控失调现象分析

作者:bearingpower        发表时间:2010-12-12

挤塑设备温控失调现象分析关键字:挤塑设备 温控失调   生产过程中,由于挤塑设备的温度波动使加热系统失调或不均衡,常导致产品缺陷。从设备、传感器、测温控制仪表、人为因素等原因分析,可以找出相应解决办法。  在线缆行业中,线缆的制造工艺要求挤塑设备的升温、温度的稳定保持、原料塑化、机头压力、挤塑过程等,应尽可能接近设定的理想状态。通常温度范围有相应的量化指标加以规范,以减少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在挤塑过程中,塑料粒子由固体颗粒转变为粘流状态,温度是控制其变化的主要手段。  挤塑设备加热系统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挤塑过程的顺利与否,进而影响线缆产品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挤塑设备的温度会在某一范围波动,在对温度进行调整时往往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在此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尤其是对附加值高的电缆(如控制电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等)将造成较大的浪费。通过对数台挤塑设备(φ45~φ150mm)的观察、分析及调整,导致挤塑设备温控失调原因,大致有设备自身、传感器(热电偶)、测温控制仪表、人为因素等方面。  一、设备方面  1.挤塑设备通常是用电加热器加热,加热片装于机筒(机身)、机脖、机头等各部位。机筒的散热(冷却)又分为水冷、风冷、或两种的结合。挤塑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是一个连续的摩擦生热过程。由于螺杆的旋转,塑料粒子在机筒内受剪切变形和摩擦挤压,产生的热量和温升有时会大大超过塑料粒子塑化所需的温度,甚至在关闭加热电源后仍不能停止,进而超出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此时,若机器冷却系统的平衡失调,如散热风机功率不足、损坏、密封垫破损等,往往导致机筒的某段温度失控,引起粒子料塑化不均。若是温度超高,则会使粒子料在机筒和螺杆表面烧焦,进而使线缆绝缘层或护套层的缺陷增加,或引起线缆表面烧焦等。  避免或减少产品缺陷的方法是在开机过程中,认真观察设备每个温度段的温度指示值,并随机头出料的塑化质量情况调节温控,发现烧焦应立即清理机头和螺杆。对于怀疑某段散热风机有故障或漏风,应会同维修人员维修处理后再开机。  2.若所用设备的螺杆是用油冷方式冷却的,则与其模具温控器中仪表的设置、管路的通畅与否、电磁阀、油泵、油质等因素有关。若设备(螺杆和机筒)用循环水方式进行冷却,水垢、污物、水压、水流量、电磁阀故障等为主要因素。以上原因同样会引发温度失调现象,因此在开机过程中,应保持冷却油路或水路的畅通,并经常检查相关附件是否正常。可通过观察油温、水温指示及压力指示等对设备状态进行判断。  3.螺杆放置不当、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跌落,使螺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形、存在毛刺,或是由于粒子料中混入金属块或其他硬颗粒,导致螺杆与机筒内壁摩擦使温升加剧导致温度失控。这些往往导致仪表在无输出状态下工作,机器温度逐渐升高,处于亚失控状态(即仪表没有输出指示,但温度示值仍然缓慢升高,并在某温度点居高不下),若发生此现象则比较麻烦,在排除风机、油冷、冷却水、热工仪表、热电偶等因素的情况下,须对螺杆变形进行确认,必要时磨削螺杆。严禁将金属物品加入机筒内,拆卸、清洗螺杆时应将螺杆垫放平稳。  4.设备开机速度慢,出胶量少,使原料塑化过头,粒子料在机筒内打滑,导致螺杆转速波动,引起挤出压力波动,再加上螺杆磨损,引起已塑化原料在机筒内翻滚、回流,使摩擦加剧,导致温控失调。或是机脖内部锥面面积小、散热慢,加上在开机过程中因中和、换料和其他原因引起待机时间长,使粒子料烧焦、碳化并附着在机脖、机头内部造成堵塞,原料不能正常挤出,导致温控失调。因此开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缩短开机升温过程中的待机时间,换模或换料要及时、干净,若待机时间需相对延长,则可降低设定的温度来避免原料焦化现象。  5.由于机脖或机头温度段的上下加热块中某一块损坏,导致该段上下温度有较大差别,而热电偶的取样点只有一个,所采集的温度不一定是该段的实际温度,此现象在螺杆直径较大的挤塑设备中尤为常见。常使物料塑化效果差、不均匀。因此,应经常检查加温、温控系统是否正常。操作者可以从加热段电流表的电流变化作出判断,若发现加温系统有问题,应找有关人员处理正常后再开机。  6.由于原料(粒子料)的质量较差(回收再生料),其中含有砂粒和其他颗粒,致使机头过滤网阻塞,机筒压力增大引起温度逐渐升高失控。若是以上几种因素的综合,则温控失调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二、热电偶的影响  热电偶在测温过程中,受测量环境、使用温度以及绝缘材料和保护管材料的沾污等影响,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热电特性将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超过规定范围时,会使热电偶测量的温度产生失真。  1.热电偶固定的可靠性、取样点的设置、插入深度及接触点正确与否,对温度值的真实反映有很大关系。由于从机筒到机头各段温度不尽相同,呈现低、高、低排列,取样点位置和深度为重要因素。通常热电偶取样深度是热电偶直径的5~8倍,并应有效接触。  2.热电偶直接夹放在加热圈内,将导致该测点的温度有较大偏差,尤其在机头更是如此,因为其反映的是加热圈的温度,而不是机头的实际温度。所以机头必须选择合适的温度取样点,而不是简单的夹放。  3.热电偶与仪表的分度号不匹配,(比如K型的错用为J型或E型)导致温度示值与实际温度偏差较大。对工艺参数的执行起误导作用。因此在更换热电偶时,要仔细辨认分度号。  4.使用过程中,对热电偶更换、拔插频繁,特别在机头、机脖、法兰等部位,容易导致热电偶导线扭曲、绝缘下降、局部短路,使测量信号出现偏差,引起该段温度值偏离。因此,在调整和清理机头时,要防止损伤插头、热电偶导线、接线柱等,保持接触良好。  5.发生断偶现象。温度指示值是仪表的最高值并且无输出,电流表无电流指示。断偶的结果是该加热的温度段不加热。原因有信号的补偿导线接触不良、导线断路、热电偶内部损坏等。检测时,用万用表很容易作出判断。  三、仪表方面的因素  1.热工仪表与热电偶之间存在偏差。对仪表进行检定时未加以修正,不能反映真实温度值。因此,若热工仪表存在偏差,则必须对仪表示值偏差进行修正。  2.对于动圈式测温控制仪表,由于机械磨损、仪表指针触碰表盘或粉尘颗粒等使表针出现卡滞,导致表针停留在某个温度段内。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仪表表面,仪表指针便会指向仪表实际温度。若卡滞现象严重,则必须修复或更换。  3.对于数字式仪表,由于其他电器的电磁干扰使仪表产生误动作,出现仪表死机现象导致温度失控。可关闭仪表电源几秒钟后再开启,一般可恢复正常。  4.控温仪表内部模块、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损坏、粘死等,导致仪表输出状态呆滞,使设备温度失控,在此情况下则必须更换仪表。  5.控温仪表与热电偶之间存在一个时间滞后参数τ,各仪表与热电偶组合的τ不尽相同。若在挤塑设备中有原料烧焦现象,机筒内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熔膜,降低了热传导,使τ进一步增加,将影响温控。当然仪表品质差、灵敏度低导致控温精度差,也是温控失调的原因之一。  四、人为因素  1.责任心欠佳,开机后人员远离设备,未按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螺杆的转速、收线速度、机头温度、产品外径等未达到良好配合状态,联动调整不良。  2.对设备情况、性能、原材料特点、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参考温度等了解不足,凭以往经验开机。  3.在已知设备有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开机。
  • 市场一部:022-58519722
  • 市场二部:022-58519723
  • 投诉受理:022-58519721
  • 传真总机:022-2386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