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LOGO
NSK Global Site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公司主页 >电镀添加剂的不妥分类及其不良后果(一)

电镀添加剂的不妥分类及其不良后果(一)

作者:bearingpower        发表时间:2010-12-12

电镀添加剂的不妥分类及其不良后果(一)关键字:   1概述  现代电镀离不开各种助剂,但对几乎每天见到的助剂进行正确分类与命名,却是一个值得加以思索的问题。本文就个人经验教训及所见所闻,对常见的一些助剂(包括添加剂)的不妥分类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阐述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参考与讨论,希望在表面处理科技领域能出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2亮镍光亮剂的分类问题  2.1亮镍光亮剂的组成及其作用  亮镍光亮剂就其组分可分为3类:初级光亮剂、次级光亮剂及辅助光亮剂。单加初级光亮剂只能获得结晶细致的半光亮镀层,光亮整平性达不到要求。至今,初级光亮剂仍以糖精钠盐为主。ALS(烯丙基磺酸钠)过去被视为辅助光亮剂,但现在镀镍光亮剂中含量都较高,理应视为重要的初级光亮剂。初级光亮剂使镀层产生压应力(舒张应力),使镀层有膨胀现象。次级光亮剂的发展较快,现已应用到第四代,以吡啶类衍生物为主。第三代的BE(丁炔二醇与环氧氯丙烷缩合物)及其纯品BMP(丁炔二醇丙氧基化合物)和BEO(丁炔二醇乙氧基化合物),用量少,消耗量低,被视为“长效光亮剂”,现还在应用。次级光亮剂与初级光亮剂配比恰当时,具快起光、高整平的效能。次级光亮剂使镀层产生张应力(收缩应力),导致镀层易收缩而起皮。辅助光亮剂主要用于拓宽低Jk区光亮范围及掩蔽铜等杂质,如PS(炔丙基磺酸盐)、ATP(硫脲衍生物)和SSO3(吡啶羟基丙烷磺酸盐)等。  作为使用亮镍光亮剂的基本常识,只有初、次级光亮剂配比恰当时,才能将镀层内应力降至最低,此时亮镍层脆性才最小。张应力过大,镀层易发脆起皮,甚至呈粉状脱落;压应力过大,镀层易起泡,同样脆性增大。对此应有明确认识。略有压应力最好,因镀层略为膨胀,结合力较好。也只有初、次级光亮剂配比恰当,才能在宽Jk范围内实现快起光、高整平的效果。
  • 市场一部:022-58519722
  • 市场二部:022-58519723
  • 投诉受理:022-58519721
  • 传真总机:022-23868160